关于考试议论文写作的个人经验
序
考试议论文写作一直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成分。“大作文”,占据了极高的分数,拿到这些分数却似乎总是遥不可及。今天,在这里,我打算记录一些我个人考试议论文写作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其他同学。
正文
一、首尾
考虑到批卷时候,批改老师任务量十分巨大,仔细看完你的开头结尾很难。虽然这样可能牺牲一些写作的自由度,不过为了批卷老师方便,让开头和结尾简洁一些有助于批改老师快速理解你切入的视角。这样,就可以让其快速知道你的大致逻辑起点和终点,从而为得分打下基础。
二、论证过程
议论文写作是注重逻辑推理和清晰说理的写作。哪怕你的文章内容很精彩,但如果批卷老师根本没法细看一眼找到你想表达什么,这不就全部浪费了吗?所以,在自然段开头加入关联词,用简洁的句子大致概述这一部分的内容,协助读者快速理解你要接下来讲述的内容,这样就可以看出你的逻辑推理过程了。
除了形式上,运用概述成分和关联词之外,文章本身的逻辑也是很重要的。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阅读说明文进行答题的时候就听说过“层层递进,符合认知的自然规律”这一句“套路”了吧?我们自己写议论文的时候也是要这样做的。说的好听,这叫“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说的浅 ...
一点日程安排的建议
冲刺阶段,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日常生活的安排。单从学校层面,许多安排都是一样的,但日程安排上个人认为的确仍然有些门道。首先,时间的利用方面。除了一些能明确找到动力的学神个体,想必大多同学都是处于题目增多会出现疲倦的现象。哪怕可以将设备放置到其他房间乃至无法获取设备,在压力下,时间的掌控上必然是存在困难的。分心也好,疲倦也好,这是人之常情。为了解决,目前个人的方案是采用番茄钟类APP。通过定义一个稳定的专注周期和休息环节,可以有效的控制时间利用,并且适当放松。第二,精神考量。在时间利用方面就已经提到精神疲倦的考量了,当然也更有必要深入考量。冲刺阶段一直都是充满压力的阶段,随着人均智商一代代的提高,新兴技术发展与新的研究成果,随着时间流逝必然题目会变得越来越难。这种时候是十分容易丧失意志的,我也一样。想来还是感谢我亲爱的师长了,这一建议十分合适:“稳定住自己的节奏,不要光关注其他人的节奏,在自己的节奏上稳定住向前走就够了。”在你的实力与他人相比相差十分之大的时候尤其如此。倘若乱了阵脚,会大幅影响课业表现,进而进一步影响心态,形成正反馈的恶性循环。最后,放松措施。虽然我敬爱的师长让我们在冲刺阶段 ...
古文收集·其三
前言再续前篇,我们依然积攒古文。出于一点点的功利心,我们先只放这两篇古文的背诵部分。
注:参照课本写法。
屈原列传(背诵部分,第三段)——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离骚(节选的背诵部分,第三段)——屈原正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𩉜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𬙋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
古文收集·其二
前言
正如以往一般。带着对于能帮助到其他人的期望,大致收集一些古文。这次出于时间有限,仅作两篇的收集。
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 ...
一点物理上的提点
前言
简单而言,想必第一眼看到这个页面的同学也是校内的。不多赘述,大致回顾一下我们物理考试的范围。
正文:黄老师的提点
首先,期中考试是匀速直线运动一直到天体和万有引力,都要考的。此外,我们还有气体章节(也就是压强、温度等的那一章)。我们时间采取一个小时,参考等级考的风格分为4~6章。不过,出于学校批改压力,实际上会以4~5章节进行出题。
黄老师此前也有提示,因为参考了等级考出题,必然会出现难题。但题目难度较为跳跃,不可因为一个题目而卡住——不会直接跳过,题目难度不是 渐进式 的。我们的难度会比平时卷子大了不少,所以不要试图全部做会,能拿到的分尽可能拿到足矣。
以五个章节为例,拿到试卷先快速浏览确认题目,平均每个部分分配13分钟(至多15分钟)。题目的话,材料中含有条件,必须先过目一次;算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先注意一下。像是g等常量材料有可能是9.8,也可以是10。为了强调,可以考虑进行画线来突出题目条件。
附加:我的个人经验
其实黄老师之前不是有提到过“多用计算器,会用计算器”吗?我相信各位同学比我熟悉数学运算,如果遇到合适的问题可以直接二次方程求解拿到像是“甲乙两车最远距离”这种问题的 ...
古文收集·其一
前言
考虑到上海的学生需求,在这里先记录一下一些应当是符合上海课本的语文古诗文。如果有因为从网上搜集导致的字、内容差异,还请告知。
此外,为了便利,我还为一些地方增加了粗体。希望诸位能对此满意。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值域问题
值域问题
求f(x)f(x)f(x)的值域的一种方法是采用换元法。我们将其他的函数转化成我们已知的“基本函数”,由此求解。定义域以及边缘值是否取得也是考察的重点,开闭区间。
定义域对于倒数情况,+∞+\infty+∞我们转为0。求解单调增的情况时建议主动用x→+∞x \rightarrow +\inftyx→+∞ 与 y→+∞y \rightarrow +\inftyy→+∞进行标记。减少了错误可能性。
虽然最为理想的方法依然是化成基本函数,但对于根式来说单调性也可以用来辅助求取其值域。从便利性而言,解析几何的数形结合还是很好用的。
哪怕是在需要对二元方程进行处理的时候,数形结合仍然适用 (还有一个消元,适用性略小) 。无论如何,化归仍然是最为核心的方法。
一瞥腾讯云Lighthouse的IPV6
这篇文章并不是正式的分析和评价腾讯云Lighthouse IPV6测试支持的文章,请谅解我不会提到太多细节,仅会提到最为简要的感受。
一言以蔽之:/128单地址,同v4共享总带宽,灰度测试范围不局限,目前可玩性略低。
2024年7月25日。我同往常一样去了腾讯云的Lighthouse控制台,检查一下我用于保持学校腾讯会议的实例是否还正常。意料之外,我一瞥瞥见了我测试网络架构的海外实例出现了IPV6的按钮,我便去查看了轻量服的IPV6情况。依据截止写作时你能在腾讯云文档查看到的内容,似乎你只有在成都地区才能体验到IPV6,不过也有中国内地地区的灰度测试。兴许这台海外实例也是灰度测试的一部分,我便打开了它的IPV6。
片刻,你就能看到设备出现了IPV6的地址。同时,下面带宽出现了一个选项:你可以通过调整滑动进度条来分配你Ligthouse带宽多少给ipv4, 多少给ipv6。总量不变,和购买时一样。(但你可以禁用ipv6公网,维持ipv4的满带宽)虽然这个设计感觉有些局限,但存在一定合理性。我期望此后腾讯云也能让两个各自独享带宽。 (且目前的调整方式下IPv4至少保留1Mbps的带宽. 你 ...
一种适用于腾讯会议挂机的方法
引言
文章之首,我先承认:这篇文章的确没有太多干货,简而言之就是买一台服务器挂机,但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减少他人走我踩过的坑。
这个方法的浮现来自于学校假期里的答疑。这样能周期性请教老师,解决一些累积问题的机会还是十分难得的。
为保护其他同学以及老师的隐私,此处采用假名代指他们。
缘起
学校假期答疑一开始是计划用校信的“AI直播”之类名字的功能来上课的。我虽然不喜欢从腾讯会议转到其他平台的计划,不过能有解答累积疑惑的机会我便没有多加在意了。
直到一个些许炎热的下午。
酸酸老师的微信语音通话打了过来,钢琴旋律的铃声响起,我便接通了通话。三言两语,学校新的决定便十分明了了:为了便利性,学校采用腾讯会议,购买会员来提供答疑的场所。问题在于暂且没有十分合适的方法一直维持会议开启以及会议号固定来实现老师分时进入而学生不需要多会议号,便前来找我,一并探讨最适合的解决方案。(虽然有另一位同学应该也有解决的能力,S,酸酸还是先来与我探讨,“你能力更强一些”想必理由充分了。)简单探讨之后,就确认了最好的方案:用一台Windows Server服务器用于专门挂主持人帐号,维持会议开启,减少人力成本。
(后记: ...
数学公式测试/论Tempest进度条
前言
虽然说是数学公式测试,不过这篇文章可不仅如此。这是一篇跨类型的文章:技术、学业、游戏三者合一。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以下公式、信息源自Arcaea Wiki (FANDOM),依据CC-BY-SA分享。
引语
每当使用到Tairitsu (Tempest) 技能里独特的“风暴进度条”(Tempest Gauge)时,体验通常是这样的:前奏/开端 Note判定十分平稳,没有出现FAR。 聚合 开始出现零星的FAR. 走向高潮 曲目到了较为难处,开始出现LOST. 终章 因为Tempest进度条的特色,出现连续LOST后迅速达成Track Lost. (此处Neta Tempestissimo谱师名义)
在这高风险高回报的Hard进度条变种之后是一套十分精巧的数学逻辑。
分析
直观感受
首先,Tempest进度条的回忆率(后记作RR)变化呈现连续平滑状,和其他的HARD进度条一个判定直接改变RR数值并不一样。所有Note判定对于它都是通过改变RR的变化率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每个判定影响的是RR的导数而非直接影响RR的数值。比如,你打出了一个LOST判定,就意味着 RR’ 变得更 ...